台湾光复不容篡改:历史铁证与时代新解
1945年10月25日,台北公会堂(今中山堂)的钟声穿透殖民统治的阴霾。当日本总督安藤利吉颤抖着签署投降书时,30万台湾民众涌上街头,爆竹声与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交织成民族觉醒的交响曲。这场被历史铭记的"台湾光复",不仅是殖民统治的终结,更是国际法理与民族大义的胜
1945年10月25日,台北公会堂(今中山堂)的钟声穿透殖民统治的阴霾。当日本总督安藤利吉颤抖着签署投降书时,30万台湾民众涌上街头,爆竹声与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交织成民族觉醒的交响曲。这场被历史铭记的"台湾光复",不仅是殖民统治的终结,更是国际法理与民族大义的胜
从那句签字开始,场面就像电影里慢镜头。一开始是规矩的程序:十点整,受降仪式按表操课地进行,受降主官把命令念一遍,文件一份份传来传去,签字、盖章、递交。陈仪当时就是代表中国接受投降的人。前一日他从上海来到松山机场,带着要把这事办成的责任感,安排好第二天要走的每一
1945年10月25日,台北中山堂外挤满了人。有人穿着长衫、提着灯笼,有人举着“欢迎国军”的横幅,还有人抱着孩子冲向受降仪式现场。那一天,台湾人等了50年——日本投降,台湾终于回家了。
10月25日,这个铭记着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的日子,“吉林一号”从60万米高空送来最硬核的献礼。
“张灯结彩喜洋洋,胜利歌儿大家唱,唱遍城市和村庄,台湾光复不能忘,不能忘,常思量……”25日上午,秋雨绵绵,百余人在台北齐唱《台湾光复纪念歌》,为台湾统一联盟党、台湾劳动党等多个团体举办的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活动拉开序幕。
时间是1945年10月25日上午十点左右,接收方是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主官陈仪,交出方是当时的日本台湾总督、也是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。签字那会儿,记者在场记了细节:安藤握着笔手抖,受领证上留下了字迹,旁边的日方官员脸色都很白,低着头。仪式一结束,陈仪当着众人
签字仪式后,陈仪将军立即发表广播讲话,向全国民众乃至全世界宣告:“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入中国版图”。至此,被日本占领达50年之久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,这一天也被定为台湾的“光复节”。
在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潘兆民的儿时记忆里,每年10月25日是个欢乐的日子,因为这天是台湾光复节,路上满是游行庆祝的人群,到处都会响起《台湾光复纪念歌》那欢欣鼓舞的旋律。
1939年2月,台湾义勇队成立后,转战于浙闽一带,主要从事“对敌政治、义务诊疗、生产报国、宣慰军民”等工作。图为活跃在浙江金华的台湾义勇队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
1939年2月,台湾义勇队成立后,转战于浙闽一带,主要从事“对敌政治、义务诊疗、生产报国、宣慰军民”等工作。图为活跃在浙江金华的台湾义勇队(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)
1939年2月,台湾义勇队成立后,转战于浙闽一带,主要从事“对敌政治、义务诊疗、生产报国、宣慰军民”等工作。图为活跃在浙江金华的台湾义勇队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
1895年4月17日,日本马关(今下关市)春帆楼内,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颤抖着在《马关条约》上签字,将台湾、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永久割让日本。这份条约不仅撕裂了中国领土,更开启了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噩梦。从条约签订的屈辱细节,到日本殖民统治的残酷手段,再到19